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出血倾向、肾功能损害等,需及时就医并采取对症治疗。该病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早期症状类似感冒,但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
1、发热:患者通常以高热起病,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早期发热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2、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便血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如肺出血、脑出血等,危及生命。
3、肾功能损害: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无尿、蛋白尿、血尿等症状,严重者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功能损害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重要特征之一,需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
4、低血压休克:部分患者可出现低血压或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等。休克是流行性出血热的危重表现,需立即抢救。
5、其他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抽搐等。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和并发症防治。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可抑制病毒复制,但需在发病早期使用。对症支持治疗包括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血压等。并发症防治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如肾功能衰竭需进行透析治疗,出血倾向需输注血小板或凝血因子等。预防措施包括防鼠灭鼠、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等。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患者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