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急性细菌性痢疾大便异常是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治疗以抗生素为主,辅以补液和饮食调理。
1、病因分析
急性细菌性痢疾主要由志贺菌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食物、水源污染及接触传播。遗传因素影响较小,但环境因素如卫生条件差、饮食不洁等是主要诱因。生理因素如免疫力低下、肠道菌群失衡也会增加感染风险。外伤或手术后的肠道屏障受损也可能导致感染。病理上,志贺菌侵入肠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黏液脓血便。
2、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
(2)补液治疗:腹泻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可有效纠正。
(3)饮食调理:急性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如米汤、稀粥,避免油腻、辛辣食物。恢复期可逐渐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香蕉、苹果,帮助肠道功能恢复。
3、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
(2)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减少接触传播风险。
(3)改善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餐具和厨房用具,避免水源污染。
急性细菌性痢疾大便异常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通过合理用药、补液和饮食调理,大多数患者可在1-2周内恢复。预防感染的关键在于改善卫生习惯和饮食安全,避免病情反复或传播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