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通常适用于心脏瓣膜严重狭窄或关闭不全、药物治疗无效、心功能持续恶化的患者。主要有瓣膜钙化严重、风湿性心脏病晚期、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毁、先天性瓣膜畸形、瓣膜修复失败等情况。
1、瓣膜钙化严重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变可能导致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严重钙化。钙盐沉积使瓣叶增厚僵硬,影响正常开闭功能。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超声心动图显示跨瓣压差超过40mmHg或瓣口面积小于1.0cm²时,通常需要考虑手术干预。这类患者常伴有冠状动脉疾病,术中可能需同期行搭桥手术。
2、风湿性心脏病晚期反复链球菌感染引发的风湿热可导致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病变。瓣膜交界处粘连融合形成鱼口样狭窄,同时伴有腱索缩短增粗。患者可能出现咯血、心房颤动、肺动脉高压等表现。当二尖瓣口面积小于1.5cm²或出现重度反流时,药物难以控制心衰症状,需通过手术置换人工瓣膜。术后需长期抗凝预防血栓形成。
3、感染性心内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袭可造成瓣膜穿孔、赘生物形成。急性感染可能导致瓣膜连枷样改变,引发急性心力衰竭。超声可见大于10mm的活动性赘生物或瓣周脓肿。在规范抗生素治疗无效、发生栓塞事件或心功能持续恶化时,需急诊手术清除感染灶并置换瓣膜。生物瓣更适合存在持续感染风险的患者。
4、先天性瓣膜畸形二叶式主动脉瓣等发育异常可能在中年后出现明显功能障碍。瓣叶对合不良导致进行性反流,左心室逐渐扩大。当左室收缩末径超过50mm或射血分数低于50%时,延迟手术可能影响心肌恢复。儿童患者若合并左室流出道梗阻,可能在生长发育期就需要分期手术干预。
5、瓣膜修复失败二尖瓣脱垂患者初次接受成形术后,可能因瓣环扩张或腱索再次断裂导致复发。二次手术时若发现瓣叶广泛钙化或组织缺损过多,则需改行置换术。术中经食道超声评估修复效果不佳,即时改为置换的情况也属于此类。机械瓣耐久性好但需终身抗凝,生物瓣适合老年或生育期女性患者。
术后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保持国际标准化比值在目标范围。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人工瓣膜机械性损伤,但应坚持适度有氧锻炼。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控制钠盐摄入。出现发热、新发杂音或乏力等症状时需及时复查超声。长期随访中要关注人工瓣膜功能及心室重构情况,部分患者可能需再次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