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不一定是肾虚引起的。尿蛋白可能与生理性因素、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泌尿系统感染、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
1、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发热、寒冷刺激等可能导致暂时性尿蛋白升高,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去除诱因后可自行恢复。建议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适量补充水分。
2、肾小球疾病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可能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尿蛋白持续阳性。这类疾病通常伴随水肿、高血压等症状,需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确诊。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阿魏酸哌嗪片等药物。
3、肾小管疾病间质性肾炎、重金属中毒等可能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出现低分子量蛋白尿。患者可能有腰痛、多尿等表现,需完善尿蛋白电泳检查。治疗需针对病因,如停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环孢素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
4、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感染可能导致尿液中混入炎性分泌物,造成假性蛋白尿。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培养可明确病原体。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
5、药物影响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药物可能引起肾损伤导致蛋白尿。通常停药后逐渐恢复,严重时需就医评估。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尿常规,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肾毒性药物。
发现尿蛋白阳性应避免自行判断为肾虚,建议及时就医完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电泳等检查。日常需控制食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高蛋白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但避免剧烈活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原发病,遵医嘱规范用药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