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牙龈上长肉疙瘩可能由萌牙期牙龈肿胀、牙龈炎、根尖周炎、乳牙滞留或牙龈囊肿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抗感染治疗、根管治疗、拔牙或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
1、萌牙期肿胀:
乳牙或恒牙萌出时可能刺激牙龈组织形成肉芽肿,表现为粉红色柔软包块。这种情况属于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建议用纱布蘸温水轻柔擦拭牙龈,避免过硬食物刺激。若伴随明显疼痛,可使用硅胶牙胶冷敷缓解。
2、牙龈炎刺激:
口腔卫生不良导致菌斑堆积会引发慢性牙龈炎,可能形成炎性牙龈增生。需加强早晚巴氏刷牙法清洁,配合儿童含氟漱口水。顽固性增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局部抗菌药物。
3、根尖周感染:
龋齿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成根尖周脓肿,脓液穿透骨膜形成牙龈瘘管。这种情况需进行患牙根管治疗消除感染源,配合头孢克洛等口服抗生素。脓肿成熟时需由医生切开引流。
4、乳牙滞留:
恒牙萌出受阻可能导致乳牙根部吸收不全,残根刺激牙龈形成肉芽组织。需拍摄口腔全景片确认恒牙胚位置,及时拔除滞留乳牙。术后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
5、发育性囊肿:
少数情况下可能是萌出性囊肿或含牙囊肿,表现为蓝灰色半透明包块。需通过CBCT检查确诊,小囊肿可能自行消退,较大囊肿需手术摘除并送病理检查。
日常需培养儿童饭后漱口习惯,选用小头软毛牙刷配合含氟牙膏。饮食避免过烫或辛辣,增加苹果、胡萝卜等需咀嚼的蔬果促进牙龈血液循环。建议每3-6个月进行口腔检查,发现牙龈异常增生持续2周不消退、伴随出血或牙齿松动时,需及时就诊口腔外科排除肿瘤性病变。夜间磨牙患儿可定制咬合垫减少牙龈机械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