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紊乱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存在关联,长期月经不调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主要关联因素包括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雌激素水平异常及遗传因素。
1、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
长期无排卵导致子宫内膜持续受雌激素刺激,缺乏孕激素对抗,可能引起内膜增生甚至癌变。这类患者需通过超声监测内膜厚度,必要时行诊断性刮宫。
2、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状态会干扰排卵,造成月经稀发或闭经。持续无排卵使子宫内膜长期处于增殖状态,需通过口服避孕药或孕激素周期治疗调节月经。
3、肥胖因素:
脂肪组织中的芳香化酶能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体重指数超过30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3倍,建议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减轻体重。
4、雌激素暴露过量:
长期使用单一雌激素补充治疗或分泌雌激素的肿瘤,会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这类患者需定期进行内膜活检,必要时采用雌孕激素联合治疗。
5、遗传易感性:
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携带者患子宫内膜癌风险显著增高。有家族史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35岁后每年接受阴道超声筛查。
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建议增加全谷物、深色蔬菜摄入,限制高脂高糖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月经周期持续异常超过3个月,或出现绝经后出血应及时就诊,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做妇科超声检查。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滥用雌激素类保健品,可有效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