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高危行为后通常在2到4周内可能出现急性感染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无症状。治疗上,建议立即进行HIV检测和咨询,必要时开始暴露后预防PEP,以减少感染风险。
1、HIV感染初期症状通常在暴露后2到4周内出现,称为急性HIV感染期。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疲劳、肌肉酸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这些症状与流感相似,容易被忽视。
2、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出现急性期症状。约20%的感染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病毒仍在体内复制,需通过检测确认是否感染。
3、急性期症状的出现与病毒在体内快速复制和免疫系统反应有关。HIV病毒会攻击免疫系统的CD4 T细胞,导致免疫力下降。
4、如果发生高危行为,建议尽快到医疗机构进行HIV检测。暴露后72小时内可以开始暴露后预防PEP,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连续服用28天,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5、常用的PEP药物组合包括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拉替拉韦或多替拉韦。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阻止HIV感染扩散。
6、暴露后2-4周可以进行核酸RNA检测,4周后可以进行抗原/抗体联合检测,12周后可以进行抗体检测,以明确是否感染。
7、高危行为后即使未出现症状,也应进行检测。早期发现感染可以尽早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有效控制病毒载量,延缓疾病进展。
8、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是HIV感染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组合包括替诺福韦+恩曲他滨+依非韦伦或多替拉韦,可抑制病毒复制,恢复免疫功能。
9、预防HIV感染的关键是避免高危行为,如无保护性行为、共用针具等。使用安全套、定期检测、接受暴露前预防PrEP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发生HIV高危行为后,无论是否出现症状,都应立即进行检测和咨询。暴露后72小时内开始PEP治疗,定期检测以明确感染状态。早期发现和治疗HIV感染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预防HIV感染的核心在于减少高危行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