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清新剂可能对人体有害,其毒性取决于成分和使用方式。正规产品在合理使用下通常不会造成明显危害,但过量接触或误用可能引发呼吸道刺激、过敏反应等问题。
空气清新剂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甲醛、苯系物等是常见刺激源,短时间接触可能导致眼睛刺痛、咽喉不适或轻微头痛。部分产品含有人工香料和防腐剂,长期吸入可能诱发过敏性鼻炎或哮喘发作。气雾型产品使用时产生的微小颗粒可能沉积在呼吸道,对儿童、孕妇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影响更明显。密闭空间内高频使用可能造成化学物质累积,出现头晕恶心等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劣质产品可能违规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等塑化剂,这类物质具有潜在内分泌干扰作用。甲醇超标的空气清新剂可能损伤视神经,而氯代烃类成分在高温环境下可能分解产生二噁英。误食气雾罐内容物会导致化学性肺炎,喷雾接触明火可能引发爆燃事故。部分人群对香精成分敏感,可能出现皮肤潮红、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建议选择无香型或植物提取的固体清新剂,使用后保持通风30分钟以上。避免在婴幼儿房间使用喷雾类产品,定期清洁空调滤网减少化学物质残留。出现持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停止使用并就医,保存产品包装便于医生判断致病成分。可通过摆放绿植、开窗通风等自然方式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化学清新剂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