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检查可通过自我触诊、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进行,通常由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癌等原因引起。
1、自我触诊:每月月经结束后一周进行自我检查,采用平躺或站立姿势,用指腹轻压乳房,检查是否有肿块、硬结或疼痛感。注意观察乳房皮肤是否有凹陷、红肿或橘皮样改变。
2、临床检查:定期到医院进行乳腺专科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和视诊评估乳房形态、质地和对称性。必要时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3、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适用于年轻女性,可清晰显示乳腺结构,发现囊肿、纤维瘤等病变。钼靶检查适用于40岁以上女性,对钙化灶和微小病变的检出率较高。
4、乳腺MRI:对于高危人群或钼靶、超声检查结果不明确时,可采用乳腺MRI进一步评估。MRI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
5、病理检查:对于可疑病变,可通过细针穿刺或手术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病变性质。
乳房健康需要长期关注,建议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乳腺专科检查,高危人群每半年检查一次。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和瑜伽,有助于维持乳腺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对预防乳腺疾病有积极作用。
乳房自我检查可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进行,建议每月定期检查。乳房自我检查的方法有观察外观、触摸乳房、检查腋下、留意分泌物、记录变化。
1、观察外观:站在镜子前,双手自然下垂,观察乳房大小、形状、皮肤颜色是否有异常。注意是否有凹陷、红肿、皮肤橘皮样改变。抬起双臂,再次观察乳房是否有不对称或异常隆起。
2、触摸乳房:平躺或站立时,用指腹轻轻按压乳房,从外向内螺旋式移动。注意是否有肿块、硬结或疼痛感。检查范围包括乳房整体及锁骨下方区域,力度适中,避免用力挤压。
3、检查腋下:将手臂抬起,用另一只手触摸腋下区域,检查是否有淋巴结肿大或硬块。腋下是乳腺组织延伸部位,需仔细检查,注意是否有压痛或异常隆起。
4、留意分泌物:轻轻挤压乳头,观察是否有异常分泌物。正常情况不应有分泌物,若出现血性、黄色或清水样分泌物,需引起重视。注意分泌物颜色、质地及出现频率。
5、记录变化:每次检查后记录乳房状态,包括是否有肿块、疼痛、分泌物等。对比前后变化,若发现异常持续或加重,及时就医。记录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发展。
乳房自我检查需结合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摄入,如西兰花、苹果。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避免高脂肪、高糖饮食,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一次。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压力,有助于乳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