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频尿不尽可能由尿路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盆底肌功能障碍、妊娠压迫、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行为训练、盆底康复、控制血糖等方式改善。
1、尿路感染:
细菌侵入尿道引发的炎症反应是常见诱因,典型表现为排尿灼痛伴尿频尿急。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需进行抗生素治疗,同时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冲刷尿道。
2、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逼尿肌异常收缩导致储尿功能障碍,表现为突发性尿急和夜尿增多。可通过膀胱训练延长排尿间隔,必要时使用抑制膀胱收缩的药物改善症状。
3、盆底肌功能障碍:
分娩损伤或长期腹压增高导致盆底肌松弛,可能引发排尿不畅和残余尿感。凯格尔运动能增强肌力,严重者需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或悬吊手术修复。
4、妊娠压迫:
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使其容量减少,孕中晚期常出现排尿频繁。建议采取侧卧位减轻压迫,避免摄入利尿食物如西瓜、咖啡等。
5、糖尿病影响:
长期高血糖损害支配膀胱的神经,造成感觉迟钝和排空障碍。需严格监测血糖水平,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时需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日常需注意会阴部清洁,选择棉质透气内裤;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避免睡前大量饮水;可尝试温水坐浴缓解不适,练习提肛运动每日3组每组15次;限制摄入酒精、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血尿、发热需及时泌尿科就诊,绝经后女性应排除泌尿系统肿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