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艾滋病患者身体会出现免疫系统受损、体重下降、反复感染等症状,需通过抗病毒治疗和免疫支持改善病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发展为艾滋病。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多种身体变化。
1、免疫系统受损:HIV病毒主要攻击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免疫功能下降。患者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且感染后难以治愈。常见的感染包括肺炎、结核病、念珠菌感染等。免疫系统受损还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如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
2、体重下降:艾滋病患者常出现体重明显下降,可能与食欲减退、吸收不良、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体重下降会导致体力下降、营养不良,进一步削弱免疫功能。患者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选择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必要时可补充营养制剂。
3、反复感染: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艾滋病患者容易出现反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感染等。感染症状可能不典型,但持续时间较长,治疗效果较差。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
4、神经系统症状:部分艾滋病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记忆力下降、肢体麻木等,可能与HIV病毒直接侵犯神经系统或继发感染有关。患者应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必要时进行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
5、皮肤病变:艾滋病患者常出现皮肤病变,如皮疹、瘙痒、溃疡等,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感染、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患者应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必要时使用抗感染或抗过敏药物治疗。
艾滋病患者需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奈韦拉平、依非韦伦、蛋白酶抑制剂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患者应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计数,评估治疗效果。同时,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乐观心态,以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艾滋病虽然目前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患者可以长期生存,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