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糜烂通常可以治好,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生活习惯改善、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食管糜烂多由胃酸反流、药物刺激、感染等因素引起,及时规范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1、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可促进黏膜修复,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也可减少胃酸分泌。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能在创面形成保护层。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需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抗生素联合治疗。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饮食调整选择低脂低糖的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过酸过甜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进食后保持直立姿势。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南瓜等食物,有助于黏膜修复。禁烟酒、咖啡、碳酸饮料等易诱发反流的饮品。
3、生活习惯改善睡眠时抬高床头可减少夜间反流,避免餐后立即平卧。控制体重减少腹压,避免紧身衣物压迫腹部。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情绪紧张可能加重症状,需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
4、内镜治疗对于顽固性糜烂或伴有出血的情况,可考虑内镜下止血、射频消融等微创治疗。巴雷特食管等癌前病变需定期内镜监测。治疗前后需配合抑酸药物使用,术后遵医嘱逐步恢复饮食。
5、手术治疗严重反流经药物无效时,可能需行胃底折叠术等抗反流手术。食管狭窄扩张术后需预防再狭窄。术后需长期随访,注意有无吞咽困难、反酸等并发症。手术适应证需由消化科和外科医生共同评估。
食管糜烂患者日常需保持饮食温度适宜,避免过烫或冰冷食物刺激黏膜。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减少油炸烧烤。可记录饮食日志排查诱发加重的食物。症状缓解后仍需维持3-6个月巩固治疗,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愈合情况。合并贫血者应补充铁剂和蛋白质,睡眠障碍者需调整抗反流体位。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复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