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假性心肌缺血是指非心脏原因引起的类似心肌缺血的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进行。假性心肌缺血通常由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或精神心理因素引发,表现为胸痛、胸闷等与心肌缺血相似的症状,但心脏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治疗方面,需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措施,如消化系统疾病可使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呼吸系统疾病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精神心理因素可通过心理咨询、抗焦虑药物缓解。
1、消化系统疾病是假性心肌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胃食管反流病、胃溃疡等疾病可引起胸骨后疼痛,与心绞痛症状相似。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能因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而产生胸痛,常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胃溃疡患者可能因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黏膜屏障受损导致上腹部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胸骨后。针对这类情况,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抑制胃酸分泌,或使用硫糖铝、铝碳酸镁等胃黏膜保护剂。同时,建议患者避免过饱、睡前2-3小时不进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
2、呼吸系统疾病也可能引发假性心肌缺血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疾病可引起胸痛、胸闷,与心肌缺血症状相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因气道炎症、气流受限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胸痛。肺炎患者可能因肺部炎症刺激胸膜产生胸痛,常伴有咳嗽、发热等症状。针对这类情况,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缓解气道痉挛,或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控制炎症。同时,建议患者戒烟、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
3、精神心理因素是假性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可引起胸痛、胸闷,与心肌缺血症状相似。焦虑症患者可能因过度紧张、恐惧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抑郁症患者可能因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导致躯体化症状,表现为胸痛、乏力等。针对这类情况,可使用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仑、丁螺环酮缓解焦虑症状,或使用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帕罗西汀改善抑郁情绪。同时,建议患者进行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假性心肌缺血虽无心脏器质性病变,但症状与心肌缺血相似,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针对不同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如消化系统疾病使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呼吸系统疾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精神心理因素通过心理咨询、抗焦虑药物缓解。同时,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健康问题。对于长期存在胸痛、胸闷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