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可通过禁食观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胃出血通常由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
1、禁食观察轻度胃出血患者需立即禁食,避免食物刺激加重出血。可少量饮用冰盐水收缩血管,同时卧床休息减少胃肠蠕动。观察24小时若无呕血、黑便加重,可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期间需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警惕休克发生。
2、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能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面愈合。止血药物如血凝酶冻干粉可局部止血,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注射液适用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合并感染者需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
3、内镜治疗急诊胃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同时进行钛夹止血、注射肾上腺素或电凝治疗。对于食管静脉曲张者可行套扎术或硬化剂注射。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是中等量出血的首选干预方式。
4、介入治疗对于内镜治疗失败或大出血患者,可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术。经股动脉插管至胃左动脉等靶血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圈阻断血流。该方法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出血尤为有效,但需警惕异位栓塞风险。
5、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持续性出血需行胃大部切除术或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应根治性切除病变组织。术后需留置胃管减压,逐步恢复饮食,并继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
胃出血患者恢复期应选择米汤、藕粉等温凉流食,逐步过渡至软烂面条、蒸蛋等低纤维食物。避免辛辣、坚硬及过热饮食,戒烟戒酒。按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胃镜。出现头晕、心悸或再次黑便时需立即就医。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应联用胃黏膜保护剂,肝硬化患者需定期监测门静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