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肿大可能由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妊娠相关因素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坠胀等症状。临床常用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亮丙瑞林等药物控制症状,体积较大或引起严重并发症时需考虑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
2、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病变,多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异常及不孕。该病可能与多次妊娠分娩、宫腔操作损伤有关。治疗药物包括达那唑、孕三烯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选择子宫切除术。
3、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常见于卵巢、盆腔等处。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性交痛及不孕。疾病可能影响子宫形态导致肿大,常用地诺孕素、戈舍瑞林、复方口服避孕药等药物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灶。
4、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多由细菌上行感染引起,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急性期可出现发热、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慢性炎症可能导致子宫充血肿大。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用头孢曲松、多西环素、甲硝唑等抗生素,形成脓肿时需手术引流。
5、妊娠相关因素正常妊娠、葡萄胎、绒毛膜癌等均可导致子宫体积增大。妊娠子宫随孕周规律增长,异常妊娠则伴有阴道流血、血HCG异常升高等表现。确诊需结合超声检查,葡萄胎需清宫手术,绒毛膜癌需化疗药物如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等治疗。
出现子宫肿大应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保持会阴清洁,选择清淡易消化饮食。建议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监测病情变化。药物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若伴随异常阴道出血、剧烈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