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超声支气管镜淋巴结活检术需在全身麻醉下由呼吸内镜医师操作完成,主要步骤包括术前评估、麻醉诱导、支气管镜插入、超声定位、穿刺取样及术后观察。
1、术前评估:
患者需完善胸部增强CT、凝血功能等检查,评估纵隔淋巴结位置及手术风险。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凝血障碍者需谨慎选择。术前禁食6小时以上,签署知情同意书。
2、麻醉诱导:
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联合喉罩通气,麻醉深度需确保支气管镜操作时患者无呛咳反应。术中持续监测血氧、血压等生命体征,麻醉药物多选用丙泊酚联合短效阿片类药物。
3、支气管镜插入:
经口置入超声支气管镜至气管分叉处,通过实时超声扫描定位目标淋巴结。超声探头可识别直径超过5毫米的淋巴结,并评估其与血管的位置关系。
4、穿刺取样:
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经支气管壁刺入淋巴结,采用负压吸引获取组织标本。对可疑恶性淋巴结需多部位穿刺,每次取样后需用生理盐水冲洗穿刺针道。
5、术后观察:
术后监测患者呼吸状况2小时,警惕气胸、出血等并发症。获取的组织标本需立即固定送检病理科,48小时内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
术后24小时建议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两周内禁止乘坐飞机或进行潜水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日常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恢复。若出现咯血、胸痛或发热超过38.5摄氏度需立即返院复查胸部CT。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戒烟至少3个月以降低气道刺激风险。
白内障手术前通常需要做眼超声波检查。术前检查主要包括眼超声波检查、角膜地形图、眼压测量、眼底检查和验光五项内容。
1、眼超声波检查:
眼超声波检查可测量眼轴长度和晶状体厚度,为人工晶体度数计算提供关键数据。A超检查能精确测量眼轴,B超可观察玻璃体及视网膜情况。这项检查对高度近视或既往有眼部手术史的患者尤为重要。
2、角膜地形图:
角膜地形图能全面评估角膜曲率和形态,排除圆锥角膜等禁忌症。检查可发现角膜散光,为选择矫正散光的人工晶体提供依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也是评估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3、眼压测量:
术前需排除青光眼等眼压异常情况。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快速无创,如发现眼压异常需进一步做24小时眼压监测。合并青光眼患者可能需要调整手术方案。
4、眼底检查:
散瞳眼底检查可评估视网膜和视神经健康状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等眼底疾病可能影响术后视力恢复。严重眼底病变患者需先治疗眼底问题再考虑白内障手术。
5、验光检查:
精确验光可确定患者现有屈光状态,结合生物测量数据计算人工晶体度数。需测量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评估术后可能达到的视觉质量。对于特殊需求患者还要考虑单眼视等个性化方案。
白内障患者术前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用眼。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和叶黄素的食物,如深色蔬菜、柑橘类水果和坚果。术前1周需停用抗凝药物,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术后恢复期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视力恢复情况。合并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要保持血压稳定。适当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有助于术后恢复,但需避免游泳等可能引发感染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