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可以引起血压升高,这种情况被称为颈源性高血压。颈椎病可能通过刺激交感神经或压迫椎动脉导致血压异常波动。
颈椎病中的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可能直接压迫颈部交感神经节,引发交感神经持续兴奋状态。这种异常刺激会促使肾上腺分泌更多儿茶酚胺类物质,导致血管收缩增强和心率加快。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造成血压调节机制紊乱,表现为血压升高且波动明显,这种血压变化往往与颈椎症状加重同步出现。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可能因椎体不稳或骨赘形成导致椎动脉受压,影响脑干供血。当延髓心血管中枢因缺血缺氧出现功能紊乱时,可能产生异常的血压调节信号。这类血压升高多伴随头晕、视物模糊等后循环缺血症状,在颈椎位置改变时尤为明显。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甚至反跳升高。
颈椎病患者出现血压异常时应优先排查原发性高血压,建议同时监测血压变化与颈椎症状的相关性。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长时间低头、枕头过高或突然转颈等动作,定期进行颈部肌肉放松训练。若确诊为颈源性高血压,应在控制血压的同时积极治疗颈椎病,通过颈椎牵引、物理治疗等方式减轻神经血管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