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除术后需注意饮食调整、营养补充、并发症预防、药物管理和生活方式改变。主要有术后饮食过渡、营养监测、倾倒综合征预防、消化功能维护、定期复查五个方面。
1、术后饮食过渡胃切除后需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半流质、软食,最后恢复普通饮食。术后初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流食,2周后可尝试烂面条、蒸蛋等半流质食物。3个月后根据耐受情况逐步增加食物种类,每餐控制在100-150毫升,每日进食6-8次。避免过硬、过热或刺激性食物,进食时细嚼慢咽。
2、营养监测定期检测血红蛋白、血清铁、维生素B12等指标。全胃切除患者需终身补充维生素B12注射剂,部分切除者根据吸收情况调整。贫血患者可补充铁剂和叶酸,低蛋白血症者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建议每3个月进行营养评估,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制剂。
3、倾倒综合征预防餐后避免立即平卧,进食后保持坐位30分钟。限制单次糖分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出现心慌、出汗等早期倾倒症状时,可进食少量饼干缓解。晚期倾倒综合征患者需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控制症状。
4、消化功能维护术后早期可补充胰酶制剂帮助消化,如胰酶肠溶胶囊。少量多餐减轻肠道负担,餐间适量饮水。出现腹泻时调整脂肪摄入量,补充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反流症状明显者可抬高床头,必要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5、定期复查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胃镜,监测吻合口愈合情况及残胃黏膜变化。每年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警惕残胃癌发生。出现持续腹痛、呕血、体重骤降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建立长期随访档案,由消化外科和营养科联合管理。
胃切除术后需建立科学的饮食计划,初期选择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的细软食物,如鱼肉泥、豆腐脑等。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烧烤。每日补充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钙剂建议在两餐间服用。保持适度运动促进肠蠕动,但避免饭后立即活动。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心理上需适应新的进食模式,出现营养问题时及时寻求专业指导。术后6个月可尝试引入新食物,每次只添加一种并观察耐受情况。长期注意体重变化,维持合理体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