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梗阻早期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胀、排便排气停止,可通过禁食减压、胃肠减压、补液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儿童肠梗阻通常由肠套叠、肠粘连、先天性畸形、肠道炎症、肠扭转等原因引起。
1、腹痛腹痛是儿童肠梗阻最常见的早期症状,通常表现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肠套叠引起的腹痛可能伴随果酱样血便,肠粘连导致的腹痛常在术后或腹腔感染后出现。家长需观察疼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避免擅自使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临床常用解痉药物如颠茄片、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肠痉挛。
2、呕吐呕吐物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含有胆汁或粪样物质。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早且频繁,低位肠梗阻呕吐发生较晚但腹胀更明显。家长需保持患儿侧卧位防止误吸,记录呕吐物性状和次数。医生可能使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配合氯化钠注射液纠正脱水。
3、腹胀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相关,低位梗阻时腹胀显著且可能出现肠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腹胀,需通过钡剂灌肠确诊。家长可协助患儿采取膝胸卧位缓解不适,禁止热敷或按摩腹部。临床可能使用二甲硅油片消除腹胀,严重时需行肛管排气。
4、排便异常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排便排气完全停止,不完全梗阻可能仍有少量排便。肠套叠患儿可能在发病后排出果酱样大便,家长需保留异常粪便供医生检查。治疗前期需绝对禁食,后期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大便,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
5、全身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全身症状。绞窄性肠梗阻会导致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家长需监测患儿尿量和精神状态,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医生会根据血常规结果选择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必要时静脉输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维持营养。
儿童肠梗阻治疗期间家长需严格记录出入量,保持肛周皮肤清洁。恢复期应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避免豆类、薯类等产气食物。每日进行腹部顺时针轻柔按摩促进肠蠕动,注意观察有无腹痛复发。术后患儿应定期复查腹部超声,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肠粘连复发。出现反复呕吐或腹胀加剧需立即就医,不可延误手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