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存在肠管血运障碍。单纯性肠梗阻仅有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绞窄性肠梗阻伴随肠系膜血管受压或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肠壁缺血坏死。
单纯性肠梗阻通常由肠粘连、粪石堵塞或肿瘤压迫等因素引起,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但无腹膜刺激征。早期可通过胃肠减压、禁食补液等保守治疗缓解,若无效则需手术解除梗阻。绞窄性肠梗阻多因肠扭转、肠套叠或疝嵌顿导致,腹痛呈持续性剧痛且定位明确,腹部出现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伴随发热、心率增快等全身症状。绞窄性梗阻属于外科急症,必须立即手术探查以防止肠坏死穿孔。
两者鉴别要点包括症状进展速度、腹部体征变化及全身反应。单纯性梗阻症状可间歇性缓解,而绞窄性梗阻病情呈进行性恶化。腹部听诊中,单纯性梗阻早期肠鸣音亢进,后期减弱;绞窄性梗阻肠鸣音迅速消失。实验室检查中,绞窄性梗阻白细胞计数及乳酸水平显著升高。影像学检查如CT可见绞窄性梗阻的肠壁增厚、靶征或肠系膜血管闭塞征象。
对于疑似肠梗阻患者,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避免盲目使用止痛药掩盖病情。绞窄性肠梗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衰竭,术后需加强抗感染及营养支持。单纯性梗阻患者解除病因后应预防粘连复发,逐步恢复饮食并补充膳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