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床长息肉可通过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口腔清洁、饮食调整、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牙床息肉可能与慢性刺激、局部感染、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药物影响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龈肿胀、出血、疼痛等症状。
1、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牙床息肉的主要方式,适用于体积较大或反复发作的息肉。常见术式包括高频电刀切除术和激光切除术,术后需配合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若息肉伴随明显出血,可能需联合牙龈成形术修复组织。
2、药物治疗对于炎症性息肉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口腔粘贴片控制感染,联合西地碘含片缓解局部肿胀。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注射液可用于过敏性或内分泌相关息肉,但需严格监测用药周期。合并疼痛者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3、口腔清洁每日使用软毛牙刷配合牙线清洁,重点清理息肉周围菌斑。建议选用含氟化亚锡的牙膏抑制细菌繁殖,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减少食物残渣滞留。避免使用酒精含量高的漱口水刺激病变部位。
4、饮食调整减少摄入过硬、过烫或辛辣食物,防止机械性摩擦加重息肉损伤。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摄入,促进黏膜修复。适量补充乳制品中的钙质有助于增强牙槽骨抗炎能力。
5、定期复查术后每3个月进行口腔检查,通过牙周探针评估息肉复发风险。长期佩戴义齿者需调整不合适的基托边缘,消除慢性刺激源。吸烟患者应进行戒烟干预,降低尼古丁对口腔黏膜的持续损伤。
日常需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刷牙时采用巴氏刷牙法轻柔清洁病变区域。可定期使用冲牙器辅助清除隐蔽部位菌斑,但注意调节水压避免冲击息肉。发现息肉体积增大或颜色变深时应及时复诊,排除癌变可能。维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水平,减少激素异常导致的黏膜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