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块型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好发于头皮、肘部、膝盖和腰骶部。斑块型银屑病的典型特征包括皮损对称分布鳞屑易剥落基底潮红瘙痒或灼热感病程反复发作。
1、皮损对称分布斑块型银屑病的皮损多呈对称性分布,常见于四肢伸侧和躯干。初期为针尖至绿豆大小的红色丘疹,逐渐扩大融合成斑块,直径可达数厘米。皮损边缘清晰,周围可能出现卫星状小皮疹。这种对称性分布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有关,T淋巴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导致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
2、鳞屑易剥落皮损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可见蜡滴现象、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鳞屑由异常角化的角质细胞堆积形成,角质形成细胞更替周期从正常的28天缩短至3-4天。鳞屑剥落后常露出光滑的红色基底,新的鳞屑会在24小时内重新形成。
3、基底潮红去除鳞屑后可见鲜红色光滑薄膜,这是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的表现。轻微刮擦薄膜会出现点状出血,称为Auspitz征。基底潮红程度与炎症活动相关,急性期颜色更鲜艳,静止期转为暗红色。这种血管改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有关。
4、瘙痒或灼热感约半数患者伴有轻度至中度瘙痒,少数出现灼热感或疼痛。瘙痒程度与皮损面积和炎症程度相关,搔抓可能导致同形反应。症状夜间可能加重,影响睡眠质量。瘙痒机制涉及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和神经肽的释放刺激皮肤神经末梢。
5、病程反复发作斑块型银屑病病程慢性且易复发,缓解期与加重期交替出现。寒冷干燥、感染、精神压力、外伤等因素可能诱发加重。部分患者皮损夏季减轻冬季加重,称为冬季型。长期患病可能出现指甲凹陷、关节损害等并发症,需定期随访评估病情变化。
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需保持皮肤湿润,使用温和无刺激的保湿剂。避免搔抓摩擦皮损,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均衡饮食控制体重,限制酒精摄入。适度晒太阳有助于改善症状,但需防止晒伤。压力管理对控制复发很重要,可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调节。合并关节症状或皮损广泛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卡泊三醇软膏、他克莫司软膏或口服阿维A胶囊等药物,生物制剂如司库奇尤单抗适用于中重度患者。定期皮肤科随访有助于监测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