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输卵管炎需通过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及腹腔镜检查确诊。
1、妇科检查:
双合诊或三合诊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伴压痛,宫颈举痛明显。急性期可见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严重者可能出现腹膜刺激征。该检查能初步判断盆腔炎症程度,但需结合其他检查排除异位妊娠等急腹症。
2、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超声可见输卵管增粗、管壁水肿,盆腔积液征象。CT或MRI能清晰显示输卵管周围渗出及出血灶,对鉴别输卵管脓肿、肿瘤有重要价值。影像学检查具有无创优势,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异常。阴道分泌物培养可检出淋球菌、衣原体等病原体。血清HCG检测用于排除妊娠相关疾病,凝血功能检查评估出血风险。
4、病理学检查:
子宫内膜活检或输卵管穿刺液病理检查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出血等改变。该检查为有创操作,通常在腹腔镜手术中同步进行,能明确炎症性质及严重程度。
5、腹腔镜检查:
作为诊断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输卵管充血水肿、表面脓苔及出血灶,同时进行病灶活检或脓液引流。适用于病情复杂、保守治疗无效或需与其他急腹症鉴别的病例。
确诊后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补充失血,同时增加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急性期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外阴清洁,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及超声,监测输卵管通畅度,预防不孕等后遗症。
出血性输卵管炎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阴道不规则出血、发热、肛门坠胀感及不孕。症状严重程度与炎症范围、出血量相关,可能伴随输卵管积脓或盆腔粘连。
1、下腹疼痛:
多为突发性单侧或双侧下腹剧痛,疼痛可向腰骶部及大腿内侧放射。炎症刺激腹膜时可能出现压痛、反跳痛,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加剧。部分患者疼痛呈持续性,需与宫外孕、阑尾炎鉴别。
2、阴道不规则出血:
因输卵管黏膜充血坏死导致血液经宫腔排出,表现为经间期出血、月经淋漓不尽或经量增多。出血量通常少于月经量,颜色呈暗红色,可能含有坏死组织碎片。
3、发热症状:
急性期可出现38℃以上中低度发热,伴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血常规检查常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明显增高。
4、肛门坠胀感:
盆腔积液刺激直肠前壁引发里急后重感,排便时坠痛明显。严重者因输卵管积脓或盆腔脓肿压迫直肠,可能伴有排便困难、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5、不孕表现:
反复炎症导致输卵管纤毛破坏、管腔粘连或闭塞,影响受精卵运输。患者可能出现继发性不孕,伴发慢性盆腔痛或异位妊娠风险增高。
建议急性期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饮食选择高蛋白、高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补充失血,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可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定期妇科检查评估输卵管功能。出现持续发热或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排除输卵管脓肿破裂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