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原因包括颅内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畸形、高血压性脑出血、烟雾病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占比超过80%,属于首要病因。
1、颅内动脉瘤破裂:
颅内动脉壁局部薄弱形成囊状膨出,在血压波动时易破裂出血。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伴颈项强直,CT检查可见基底池高密度影。确诊需行脑血管造影,治疗以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为主。
2、脑血管畸形:
胚胎期脑血管发育异常导致动静脉直接沟通,血管壁结构缺陷易破裂。青年患者多见,常以癫痫发作起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明确畸形团位置,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和立体定向放疗。
3、高血压性脑出血: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导致脑内穿支动脉玻璃样变,血压骤升时血管破裂血液涌入蛛网膜下腔。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出血常位于基底节区,需严格控制血压防止再出血。
4、烟雾病:
颈内动脉末端进行性狭窄伴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血管脆性增加易破裂。儿童以缺血症状为主,成人多表现为出血,血管搭桥手术可改善脑血流灌注。
5、凝血功能障碍:
抗凝药物使用过量或血友病等凝血因子缺乏,导致轻微外伤即可诱发出血。需立即停用抗凝剂并补充凝血因子,出血量大时需手术清除血肿。
日常需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定期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筛查脑血管病变。出现突发炸裂样头痛时立即平卧休息,尽快呼叫急救送医。恢复期患者可进行适度康复训练,但需避免屏气用力动作,饮食以低盐高纤维为主,保持大便通畅防止颅内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