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测定主要用于评估肾功能和蛋白质代谢状态,是临床常用的生化检查项目之一。尿素作为蛋白质分解代谢的终产物,其血液浓度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蛋白质摄入量及分解代谢水平。检测结果异常可能提示肾功能损伤、脱水、高蛋白饮食或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尿素测定通过检测血液或尿液中的尿素氮含量来评估机体代谢状态。肾脏是尿素排泄的主要器官,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血液中尿素浓度会升高。该检测常与肌酐测定联合进行,两者比值有助于鉴别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氮质血症。尿素水平受多种非肾脏因素影响,如高蛋白饮食、创伤、感染等可增加尿素生成,而肝功能不全则可能降低尿素合成。
尿素测定对急慢性肾脏病筛查和监测具有重要价值。急性肾损伤时尿素水平快速上升,慢性肾脏病患者随着肾功能恶化呈现进行性增高。该指标还可用于评估透析充分性,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单纯尿素升高可能由肾外因素引起,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检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量摄入蛋白质,以免干扰结果准确性。
定期监测尿素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日常应注意保持适量饮水,避免长期高蛋白饮食,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如发现尿素持续升高或伴有水肿、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完善尿常规、肾小球滤过率等进一步检查。肾功能受损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定期复查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