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抽搐通常由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电解质紊乱、遗传代谢性疾病、癫痫等因素引起。
1、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抽搐原因,多发生在体温快速上升期。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稳定,当体温超过38.5℃时可能诱发全身性抽搐。这种情况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通常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预后良好。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膜炎、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直接刺激脑组织引发抽搐。这类疾病除发热外,常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检查可发现异常,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3、电解质紊乱:
严重脱水或电解质失衡如低钙血症、低钠血症等可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这种情况多见于腹泻、呕吐导致体液大量丢失的患儿,需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遗传代谢性疾病:
某些先天性代谢异常如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症等可在发热时诱发代谢危象。这类疾病多有家族史,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需长期饮食控制和特殊治疗。
5、癫痫:
部分癫痫患儿在发热时容易诱发发作。这类抽搐具有反复性、刻板性特点,脑电图检查可见异常放电,需长期规范使用抗癫痫药物控制。
当孩子出现发热伴抽搐时,家长应保持冷静,立即让孩子侧卧防止误吸,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记录抽搐持续时间及表现。抽搐停止后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血常规、电解质、脑电图、头颅影像学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感染,保证充足睡眠,发热时及时物理降温,避免体温骤升。对于有高热惊厥史的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使用退热药物。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