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约为5%-30%,实际概率与手术方式、肿瘤分期、患者年龄等因素相关。
1、手术方式: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留尿道括约肌的术式可降低尿失禁风险。传统开放手术尿失禁发生率较高,机器人辅助手术能更精准保护控尿结构。
2、肿瘤分期:
肿瘤侵犯尿道括约肌或需扩大切除范围时,术后控尿功能恢复较差。临床分期T3以上患者尿失禁风险较早期患者增加2-3倍。
3、患者年龄:
65岁以上患者盆底肌肉代偿能力下降,术后尿失禁持续时间更长。年龄每增加10岁,控尿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平均延长1-2个月。
4、神经保留程度:
术中完整保留双侧神经血管束的患者,6个月内控尿恢复率可达85%。单侧神经保留者恢复率约65%,双侧神经损伤者需长期使用尿垫。
5、术前膀胱功能:
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或前列腺增生病史的患者,术后急迫性尿失禁发生率更高。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异常者需提前进行盆底肌训练。
术后3个月内是控尿功能恢复关键期,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训练盆底肌,每日3组每组15次收缩,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提升效果。限制咖啡因摄入,睡前2小时控制饮水量。外出时可携带便携式尿壶,选择高吸收性护理垫。定期复查尿流率及残余尿量,持续6个月未改善者需考虑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增强核心肌群力量,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压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