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可通过疼痛特征、活动受限、局部肿胀、淤血表现及触诊硬度等方式判断。肌肉拉伤通常由运动过度、热身不足、动作错误、肌肉疲劳或外力撞击等原因引起。
1、疼痛特征:
拉伤后会出现突发尖锐疼痛,疼痛点明确集中于肌肉某处,静止时呈钝痛,牵拉或收缩患处肌肉时疼痛加剧。与肌肉酸痛不同,拉伤痛感在受伤瞬间即出现,且不会随休息缓解。
2、活动受限:
受损肌肉主动收缩时会引发剧痛,导致关节活动范围明显缩小。例如大腿后群肌拉伤时难以完成直腿抬高,肩部拉伤者手臂上举困难。轻微拉伤可能仅影响爆发力动作,重度拉伤会导致基本功能丧失。
3、局部肿胀:
拉伤后12小时内会出现进行性肿胀,皮下组织因毛细血管破裂产生炎性渗出。轻度拉伤肿胀范围局限,重度拉伤可能伴随整块肌肉膨隆。肿胀程度与肌肉纤维撕裂数量正相关。
4、淤血表现:
严重拉伤48小时后可能出现皮肤淤青,这是肌纤维断裂引发内出血的特征。淤血颜色从紫红逐渐转为黄绿,提示血红蛋白分解过程。需注意与挫伤鉴别,拉伤淤血多沿肌肉走向分布。
5、触诊硬度:
急性期受伤肌肉触诊呈木板样僵硬,因保护性痉挛导致肌张力增高。恢复期可能出现局部凹陷,提示肌纤维断裂形成的瘢痕组织。专业医师通过触诊可判断拉伤分级,一度拉伤仅部分纤维撕裂,三度拉伤则为完全断裂。
建议伤后立即停止运动并冰敷患处,24小时内避免热敷按摩。急性期过后可进行低强度牵拉促进愈合,如小腿拉伤者可坐姿勾脚尖保持30秒。日常需加强薄弱肌群力量训练,运动前进行15分钟动态热身,特别注意寒冷环境下要充分激活肌肉。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C有助于肌纤维修复,三文鱼、奇异果等食物可适当增加摄入。若出现持续肿胀或关节不稳定,需及时进行磁共振检查排除肌腱完全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