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碎石后出现疼痛呕吐可通过药物镇痛、补液治疗、体位调整、病因排查及饮食管理等方式缓解。症状通常由碎石移动刺激、输尿管痉挛、感染或消化道反射等因素引起。
1、药物镇痛:
碎石后疼痛多因结石碎片移动刺激输尿管引发痉挛,医生可能开具山莨菪碱缓解平滑肌痉挛,或双氯芬酸钠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呕吐严重时可使用甲氧氯普胺调节胃肠蠕动,但需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2、补液治疗:
持续呕吐易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可维持循环容量,适当添加氯化钾纠正低钾血症。补液速度需根据尿量调整,每日尿量应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促进碎石排出。
3、体位调整:
采取患侧卧位可减轻结石对输尿管的压迫,肾下盏结石建议配合倒立体位促进碎片排出。疼痛发作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但应保持适度行走帮助输尿管蠕动。
4、病因排查:
需通过尿常规排除尿路感染,血肌酐检测评估肾功能。持续性呕吐可能提示存在肾积水或输尿管完全梗阻,需超声检查确认碎石是否造成新的堵塞。
5、饮食管理:
症状缓解前暂禁食4-6小时,后从清淡流质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避免摄入咖啡因及碳酸饮料,每日饮水不少于3000毫升,可适量饮用柠檬水碱化尿液。
碎石后2-3天内出现轻度疼痛属正常现象,但持续呕吐伴发热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应保持每日2000-3000毫升饮水量,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坚果,适当增加柑橘类水果摄入。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确认结石排净情况,避免负重劳动以防碎片嵌顿。出现血尿加重或腰痛复发时需警惕结石残留或感染可能。
水银温度计碎裂可能导致宝宝汞中毒,但实际风险与暴露时间、通风条件和处理方式密切相关。
1、汞挥发速度:
液态汞在常温下会缓慢挥发成汞蒸气,20℃时每平方米汞表面积每小时挥发约0.025毫克。在密闭卧室环境中,打碎一支含水银约1克的温度计,2小时后空气中汞浓度可能达到国家安全标准0.025mg/m³的100倍。及时开窗通风可显著降低浓度。
2、中毒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汞蒸气,皮肤接触液态汞吸收量不足1%。婴幼儿因呼吸频率快约40次/分、体重轻,单位时间吸入量可达成人的3倍。误食少量液态汞通常不会造成消化道吸收,但可能引起黏膜刺激。
3、急性中毒表现:
短时高浓度暴露>1mg/m³可能引发咳嗽、胸痛等呼吸道刺激症状,严重时出现蛋白尿。慢性低剂量暴露主要影响神经系统,表现为易激惹、睡眠障碍和注意力不集中,这些症状在婴幼儿中较难早期识别。
4、应急处理:
立即将儿童转移至通风处,佩戴手套用硬纸板收集大颗粒汞珠,细小残留可用硫磺粉或锌粉处理形成稳定化合物。避免使用吸尘器或扫帚,防止汞微粒扩散。污染房间需持续通风24小时以上。
5、医学观察:
建议暴露后监测尿汞含量正常值<10μg/L,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可考虑二巯丙磺酸钠驱汞治疗。孕妇和哺乳期母亲接触后需额外关注,甲基汞可通过胎盘和乳汁传递。
日常应选用电子体温计替代水银产品。若发生泄漏,处理人员需着长袖衣物,污染区温度建议控制在18℃以下以降低挥发速度。接触汞的衣物需单独密封存放,用10%硫代硫酸钠溶液浸泡后洗涤。保持室内良好通风习惯,定期检测室内空气质量,特别是老旧房屋可能存在历史性汞污染。合理膳食增加硒元素摄入如巴西坚果、海鲜有助于拮抗汞的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