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手术后疼痛可能与手术创伤、神经根水肿、术后感染、内固定物刺激、肌肉痉挛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药物镇痛、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建议术后严格遵循医嘱,避免颈部过度活动。
手术创伤是术后疼痛的常见原因,颈椎手术需切开皮肤及深层组织,可能损伤局部血管和神经末梢,导致切口周围出现胀痛或刺痛。这类疼痛通常在术后3-5天逐渐减轻,期间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配合冰敷缓解肿胀。神经根水肿多因术中牵拉神经引起,表现为放射性肩臂疼痛或麻木,甲钴胺片、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可帮助消除水肿,一般2-4周症状会明显改善。术后感染引起的疼痛多为持续性跳痛,伴随红肿发热或渗液,需及时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需清创处理。
内固定物如钢板螺钉可能刺激周围软组织产生异物感或隐痛,通常适应1-2个月后不适感会消失,若疼痛加剧需排查是否发生移位。肌肉痉挛常见于术后长期保持固定姿势,表现为颈部僵硬和牵扯痛,盐酸乙哌立松片可松弛肌肉,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康复期过早进行低头、旋转等动作可能加重疼痛,需在康复师指导下逐步开展颈部稳定性训练。
术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睡眠时使用颈椎枕维持生理曲度,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或电脑。饮食上增加牛奶、鱼肉等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食物,促进骨骼与软组织修复。若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肢体无力、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复查排除并发症。定期随访有助于医生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多数患者3-6个月疼痛可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