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可通过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乳腺磁共振成像、乳腺穿刺活检、乳腺导管镜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乳腺增生可能与内分泌紊乱、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乳房胀痛、肿块等症状。
1、乳腺超声乳腺超声是诊断乳腺增生的首选检查方法,利用高频声波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乳腺组织的结构变化。该检查能准确区分囊性与实性肿块,对致密型乳腺组织尤其敏感,且无电离辐射风险。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操作过程中医生会将耦合剂涂抹于乳房表面,通过探头多角度扫查获取图像。超声可动态观察肿块血流情况,辅助判断良恶性,适合各年龄段女性定期筛查。
2、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摄影即钼靶检查,通过低剂量X线捕捉乳腺组织影像,对微小钙化灶检出率较高。该检查能发现早期癌变迹象,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1-2年进行一次。检查时需将乳房置于专用平台上压迫固定,可能有短暂不适感。哺乳期及孕妇应避免此项检查,致密型乳腺需结合超声提高诊断准确性。影像结果采用BI-RADS分级系统评估病变风险程度。
3、乳腺磁共振成像乳腺磁共振成像利用强磁场和射频波生成三维图像,对软组织分辨率极高。该检查适用于高危人群筛查、假体植入者评估及术前分期,能发现其他检查难以检测的多灶性病变。检查前需静脉注射造影剂,全程需俯卧于检查床约30分钟,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禁忌。磁共振成像对导管内病变的敏感性超过90%,但费用较高且存在假阳性可能,通常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4、乳腺穿刺活检乳腺穿刺活检是在影像引导下获取病变组织的微创检查,包括细针抽吸、空心针穿刺等方式。该检查能明确肿块病理性质,对BI-RADS 4类以上病灶具有确诊价值。操作前需局部麻醉,用专用穿刺针提取少量组织送检,伤口仅需创可贴覆盖。病理报告可区分普通增生、不典型增生等类型,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极少数可能出现出血或感染,术后需加压包扎24小时。
5、乳腺导管镜检查乳腺导管镜检查通过超细内窥镜直接观察乳管内部结构,适用于单孔血性溢液患者。检查时将直径0.5毫米的纤维镜经乳头开口插入导管,可发现导管内乳头状瘤等病变。术前需清洁乳头区域,检查中可能感觉轻微胀痛,术后2天内避免挤压乳房。该技术能定位微小病灶并指导精准手术,但设备要求高且操作难度大,仅在部分专科医院开展。
建议检查前选择月经结束后7-10天进行,此时乳腺组织受激素影响最小。日常应避免高脂饮食,穿着合体文胸减少乳房压迫,每月定期自我检查乳房变化。若发现肿块持续增大或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应及时复查。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水平,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癖消片、红金消结胶囊等中成药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