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肌肉萎缩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肌肉体积缩小、力量减弱的症状,常见原因包括神经损伤、营养不良、长期缺乏运动以及某些疾病。治疗肌肉萎缩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康复训练、营养补充和药物治疗等。
1、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是导致肌肉萎缩的常见原因之一。当支配肌肉的神经受到损伤时,肌肉无法接收到足够的神经信号,导致其逐渐萎缩。例如,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变或中风都可能引发肌肉萎缩。治疗方面,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和电刺激疗法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结合康复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
2、营养不良
长期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肌肉组织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支持,从而引发萎缩。这种情况常见于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或饮食不均衡的人群。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鱼类和豆类,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有助于缓解肌肉萎缩。
3、长期缺乏运动
长期卧床或缺乏运动会导致肌肉因得不到足够的刺激而逐渐萎缩。这种情况常见于术后患者、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或久坐不动的上班族。通过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游泳或力量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肌肉萎缩。对于行动不便的人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被动运动或使用辅助器械。
4、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也会导致肌肉萎缩,例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多发性硬化症和重症肌无力等。这些疾病会直接影响肌肉或神经功能,导致肌肉逐渐萎缩。治疗这类疾病需要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例如,使用利鲁唑治疗ALS,或通过免疫抑制剂控制重症肌无力的症状。
肌肉萎缩的病因复杂多样,治疗需要根据具体原因制定个性化方案。无论是神经损伤、营养不良还是疾病因素,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都是改善症状的关键。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肌肉萎缩,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