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3天发烧可能由普通感冒、流感、肺炎、尿路感染、中耳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治疗、补液支持等方式缓解。发烧是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反应,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病因。
1、普通感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诱因,鼻病毒或冠状病毒等侵袭鼻腔咽喉黏膜后,可能引发低至中度发热。伴随鼻塞流涕、咽喉肿痛等症状。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选择温水擦浴降温,超过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有助于代谢。
2、流感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起病急骤且体温常超过39摄氏度,伴随肌肉酸痛、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抗病毒药物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同时须监测是否出现呼吸急促等肺炎征兆,儿童患者需警惕热性惊厥。
3、肺炎细菌或支原体等病原体侵入肺部引发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持续高热伴咳嗽咳痰。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胸片可见浸润影。轻症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药物,重症需静脉注射抗生素。老年患者需特别注意血氧饱和度变化。
4、尿路感染大肠杆菌等细菌逆行感染泌尿系统时,除发热外可能出现尿频尿急、腰部叩击痛。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治疗可选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三金片等药物。每日饮水超过2500毫升可冲刷尿道,女性患者应注意会阴清洁。
5、中耳炎儿童常见因咽鼓管功能障碍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伴发热。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膨隆。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丙烯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哺乳期婴儿喂奶时应保持头部抬高姿势。
持续发热期间应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选择米粥、蒸蛋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每4小时监测体温变化,物理降温时禁用酒精擦浴。若72小时后仍无缓解,或出现意识模糊、皮疹、颈部僵硬等表现,须立即就医排查脑膜炎等严重疾病。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促进免疫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