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肛瘘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局部感染、免疫因素、肛周脓肿破溃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肛周红肿、分泌物渗出、排便疼痛、反复感染等症状。
1、先天性因素部分患儿存在肛门腺体发育异常或直肠隐窝过深等先天缺陷,容易导致粪便滞留引发感染。建议家长保持婴儿肛周清洁干燥,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
2、局部感染尿布疹或腹泻时粪便刺激导致肛周皮肤屏障受损,细菌侵入形成感染灶。家长需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水清洗,可遵医嘱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配合头孢克洛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口服抗生素。
3、免疫低下早产儿或营养不良患儿免疫功能较弱,易发生肛周感染迁延不愈。建议家长加强营养补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免疫调节剂。
4、脓肿破溃未及时处理的肛周脓肿可能穿透皮肤形成瘘管,表现为肛周硬结破溃后持续渗脓。需手术切开引流配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头孢曲松钠等静脉抗生素治疗。
日常应选择透气尿布,便后清洗时避免用力擦拭,发现肛周红肿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