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纱布主要用于伤口包扎、止血和保护创面,正确使用需遵循清洁、干燥、无菌原则。使用方法主要有清洁伤口、裁剪合适尺寸、多层覆盖固定、定期更换、观察伤口情况等步骤。
1、清洁伤口使用医用纱布前需用生理盐水或医用酒精清洁伤口表面,去除污染物和坏死组织。操作时从伤口中心向外环形擦拭,避免将细菌带入创面。清洁后等待伤口自然干燥或用无菌纱布轻轻蘸干,不可用力摩擦。若伤口有活动性出血,应先压迫止血再清洁。
2、裁剪尺寸根据伤口大小裁剪纱布,需完全覆盖创面并超出边缘2-3厘米。对于不规则伤口可将纱布折叠成合适形状,避免纱布纤维脱落残留。关节部位需预留活动空间,裁剪成蝴蝶形或工字形。接触创面的纱布层须保持完整,不可有毛边或松散线头。
3、覆盖固定清洁干燥后覆盖2-3层无菌纱布,深层吸收渗液,外层提供保护。使用医用胶带呈井字形固定,四肢包扎需螺旋形缠绕并露出末端观察血运。关节部位用弹性绷带固定时保持功能位,压力均匀避免过紧。感染性伤口需在纱布间加入抗菌敷料。
4、定期更换普通伤口每24小时更换一次纱布,渗液较多时需增加更换频率。更换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出现红肿热痛需就医。揭除纱布时顺毛发生长方向缓慢剥离,粘连严重可用生理盐水浸润。新纱布覆盖前需再次清洁创面,保持换药环境无菌。
5、观察记录每次换药需记录伤口大小、渗液性状和周围皮肤状态。异常渗液如脓性、血性或浆液性需留样送检。纱布渗透超过80%面积应立即更换,体温升高伴伤口异味提示感染。儿童或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观察,发现肉芽组织异常增生应及时处理。
使用医用纱布期间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接触污水或化学品。洗澡时可用防水敷料保护,运动时对关节部位加强固定。储存纱布需防潮避光,开封后尽快使用。定期检查家庭急救箱内纱布有效期,变黄变硬时禁止使用。若伤口两周未愈或出现发热、剧烈疼痛等症状,须立即就医进行专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