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低刺激性的饮食为主,推荐选择软烂食物、低纤维蔬菜、优质蛋白、碱性食物及少食多餐等方式调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胃黏膜出现充血糜烂时需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1、软烂食物如小米粥、山药泥、南瓜羹等,通过长时间炖煮使食物质地细腻,减少对胃黏膜的机械摩擦。糜烂性胃炎急性期可将主食加工成糊状,避免粗硬米粒或未煮透的豆类刺激病灶。烹饪时禁用油炸、烧烤等高温烹调方式。
2、低纤维蔬菜选择冬瓜、胡萝卜、西葫芦等去皮去籽的瓜类,纤维含量低于叶菜类。可将蔬菜切碎后清蒸或炖汤,每日摄入200-300克。需避免韭菜、竹笋等高纤维蔬菜刺激糜烂面,同时禁食腌制酸菜等发酵制品。
3、优质蛋白优先选用鱼肉、鸡胸肉、豆腐等低脂蛋白,采用清蒸、水煮等低温烹饪。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按每公斤体重1-1.2克计算,急性期可将肉类搅打成肉糜。忌食肥肉、动物内脏及煎炸蛋白质,防止胃酸分泌过多。
4、碱性食物适量进食苏打饼干、碱面馒头等弱碱性食物,可中和部分胃酸。饮用pH值7.1-8.5的弱碱性矿泉水,每次100毫升餐前饮用。但需控制每日碱性食物总量,避免过度抑制胃酸影响消化功能。
5、少食多餐每日5-6餐,每餐控制在200-300毫升容量,保持胃内食物均匀分布。两餐间隔2-3小时,睡前3小时停止进食。用餐时充分咀嚼至食物糜烂,进食后保持坐位30分钟以上,防止反流加重糜烂。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需长期保持饮食规律,避免空腹饮酒或饮用浓茶咖啡。可遵医嘱配合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黏膜保护剂治疗,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糜烂面愈合情况。日常注意保持情绪稳定,焦虑紧张可能通过脑肠轴加重症状,建议通过正念饮食、腹式呼吸等方式调节自主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