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的严重程度需根据具体症状判断,两者均可引起明显不适,但并发症风险不同。细菌性阴道炎可能增加盆腔炎风险,霉菌性阴道炎易反复发作。
1、致病因素:
细菌性阴道炎由阴道内菌群失衡导致,常见厌氧菌过度繁殖。霉菌性阴道炎多因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滥用抗生素者。两者发病机制不同,但均与阴道微环境破坏相关。
2、典型症状:
细菌性阴道炎表现为灰白色稀薄分泌物伴鱼腥味,瘙痒较轻。霉菌性阴道炎特征为豆腐渣样白带,外阴剧烈瘙痒灼痛。症状差异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3、并发症风险:
细菌性阴道炎可能上行感染导致盆腔炎、不孕等远期危害。霉菌性阴道炎虽局部症状剧烈,但严重并发症较少见。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炎与早产风险相关需特别关注。
4、治疗难度:
细菌性阴道炎通常经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疗可缓解。霉菌性阴道炎易在潮湿环境下复发,需抗真菌药物联合微生态调节剂,部分患者需长期管理。
5、预防要点:
细菌性阴道炎预防需避免过度阴道冲洗,保持菌群平衡。霉菌性阴道炎应控制血糖、避免长期使用护垫,棉质内裤需开水烫洗。两者均需注意性生活卫生。
日常需选择透气棉质内衣,避免使用香皂清洗外阴。经期及时更换卫生巾,游泳后尽快擦干会阴。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量补充含乳酸菌的发酵乳制品。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腹痛时,需妇科检查明确病原体类型。妊娠期出现异常分泌物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影响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