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疼可能是由过度运动、跟腱炎、跟腱断裂、骨刺刺激、滑囊炎等原因引起。跟腱是人体最粗壮的肌腱,连接小腿三头肌和跟骨,疼痛多与机械性损伤或炎症反应有关。
1、过度运动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长时间重复跳跃、奔跑等动作会导致跟腱微损伤。表现为运动后局部酸胀痛,休息后可缓解。建议采用RICE原则处理,即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避免短期内重复高强度运动。
2、跟腱炎跟腱及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常因慢性劳损导致,可能与足部结构异常或运动方式不当有关。典型症状为晨起时跟腱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久行加重。可通过超声波治疗、体外冲击波等物理疗法改善,严重时需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
3、跟腱断裂剧烈运动中突然发力易造成跟腱部分或完全断裂,常伴随弹响感及立即丧失跖屈功能。查体可见Thompson征阳性,超声或MRI可确诊。完全断裂需手术缝合,术后需石膏固定6-8周配合渐进式康复训练。
4、骨刺刺激跟骨后上方骨质增生会反复摩擦跟腱止点处,多与长期应力刺激有关。X线侧位片可见鸟嘴样骨赘形成。症状持续者可选择骨赘切除术,同时需矫正扁平足等生物力学异常因素。
5、滑囊炎跟腱与皮肤间的滑囊因摩擦或感染发生炎症,表现为跟腱上方局部红肿热痛。细菌性滑囊炎需抗生素治疗,慢性病例可穿刺抽液后注入硬化剂。日常应避免穿硬质鞋帮压迫患处。
建议选择足跟缓冲良好的运动鞋,运动前充分热身并加强小腿三头肌离心训练。控制体重减轻跟腱负荷,避免在坚硬地面长时间奔跑。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明显肿胀、皮肤发红发热,应及时就诊骨科或运动医学科排查严重病变。急性期后可尝试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但需注意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以免加重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