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切除后腹部疼痛可通过热敷、调整饮食、适当活动、药物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直肠息肉切除后腹部疼痛可能与手术创伤、术后感染、肠痉挛、饮食不当、创面愈合不良等因素有关。
1、热敷使用温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每次持续15-20分钟。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肠痉挛引起的疼痛。注意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皮肤烫伤,热敷后注意保暖。
2、调整饮食术后24小时内禁食,之后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选择米汤、藕粉、蒸蛋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油腻及产气食物。少量多餐,每日进食5-6次,每次摄入量不超过200毫升。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
3、适当活动术后6小时后可在床上翻身活动,24小时后根据耐受情况逐渐下床慢走。每日活动3-4次,每次5-10分钟。适度活动能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创面出血。活动时出现明显疼痛应立即停止。
4、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镇痛药物。合并感染时需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肠痉挛可选用山莨菪碱片、匹维溴铵片等解痉药物。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及时就医若疼痛持续加重、出现发热、便血、腹胀呕吐等症状,可能提示术后出血、感染或肠穿孔等并发症,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通过肛门指检、腹部CT等检查评估病情,必要时进行止血、抗感染治疗或二次手术。
直肠息肉切除术后需保持肛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2-3次。术后2周内避免久坐、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建立规律排便习惯,便秘时可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缓泻剂。术后1个月复查肠镜,之后根据医嘱定期随访。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饮食上可适量增加酸奶、香蕉等富含益生菌和钾的食物,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