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包块可能由脂肪瘤、皮脂腺囊肿、纤维瘤、淋巴结肿大、皮肤癌等疾病引起。皮肤包块的鉴别诊断需结合形态特征、生长速度、伴随症状等因素综合判断,常见病因主要有表皮样囊肿、神经纤维瘤、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化脓性肉芽肿等。
1、表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是最常见的皮肤良性包块,多因毛囊堵塞导致角质堆积形成。典型表现为皮下圆形肿物,质地中等,表面光滑,可推动,直径多在1-3厘米。好发于头面部、颈部和躯干,一般无疼痛感。若继发感染可出现红肿热痛,此时需行手术切除并配合抗生素治疗。日常应避免挤压囊肿,保持皮肤清洁。
2、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属于周围神经鞘肿瘤,表现为柔软有弹性的皮下结节,按压可出现凹陷。多为单发,生长缓慢,常见于四肢和躯干。部分患者伴有咖啡牛奶斑或腋窝雀斑,提示神经纤维瘤病可能。无症状的小型肿瘤可观察,较大或影响功能的肿瘤需手术切除。该病具有遗传倾向,建议直系亲属进行皮肤检查。
3、基底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曝光部位。典型表现为珍珠样光泽的丘疹或结节,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边缘呈卷曲状。生长缓慢但会局部浸润,晚期可形成溃疡。早期可通过Mohs显微描记手术彻底切除,预后良好。长期日光暴露是该病主要诱因,日常需做好防晒措施。
4、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较高的皮肤肿瘤,可由色素痣恶变而来。ABCDE法则可帮助识别:不对称性、边界不规则、颜色不均匀、直径超过6毫米、近期快速进展。晚期易发生转移,需通过扩大切除术治疗,必要时配合免疫疗法。有家族史或多发性痣者应定期进行皮肤镜检查,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
5、化脓性肉芽肿化脓性肉芽肿是血管增生性病变,常由轻微外伤诱发。表现为鲜红色柔软结节,表面易出血,生长迅速,数周内可达1-2厘米。好发于手指、嘴唇等暴露部位,妊娠期女性更易发生。治疗可采用电灼、激光或手术切除,复发率较高。日常需注意防护皮肤免受外伤,出现异常增生应及时就医。
发现皮肤包块应记录其大小、形态变化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挑破或外敷刺激性药物。建议每月进行一次皮肤自查,重点观察新发皮损或原有痣的形态改变。中老年人、长期日晒者、免疫抑制人群需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皮肤镜或病理活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摄入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维持皮肤正常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