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痔疮与憋大便有一定关系。痔疮可能是长期便秘、排便习惯不良、久坐久站等原因引起的,憋大便可能导致排便困难、粪便干硬,进而增加痔疮的发生概率。
憋大便时粪便会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内,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粪便干硬。干硬的粪便在排出时需要更用力,容易造成肛门周围静脉丛压力增大,长期如此可能导致静脉曲张形成痔疮。排便时过度用力还可能使已经存在的痔疮症状加重,出现出血、脱出等情况。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痔疮,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排便,不要刻意抑制便意。
部分人群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长时间憋大便,如司机、流水线工人等职业,这类人群痔疮发病率相对较高。孕妇由于激素变化和子宫压迫也容易出现便秘和憋便情况,是痔疮高发人群。老年人肠道蠕动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排便困难,若再有憋便习惯,痔疮风险会明显增加。对于这些特殊人群,更需要注意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
痔疮患者应避免憋大便,保持每天1-2次规律排便。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喝水,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若出现排便困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或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药物辅助排便。痔疮症状明显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复方角菜酸酯栓等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