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旁边的肉长了一个包可能与牙龈脓肿、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黏液腺囊肿或牙龈瘤等原因有关。牙龈脓肿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红肿疼痛的包块;根尖周炎多伴随龋齿或牙髓炎,包块常位于牙根尖处;智齿冠周炎多见于阻生智齿周围,伴有张口受限;黏液腺囊肿为唾液腺导管阻塞所致,质地柔软;牙龈瘤属于良性增生,生长缓慢但可能影响咀嚼。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挑破或挤压。
1、牙龈脓肿牙龈脓肿主要由牙菌斑堆积导致牙龈感染形成,常见于口腔卫生不良者。包块呈半球形隆起,表面发红,触痛明显,可能伴随牙龈出血或口臭。急性期需进行脓肿切开引流,配合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日常需加强巴氏刷牙法清洁,每半年洗牙一次。
2、根尖周炎根尖周炎多由未经治疗的龋坏牙髓坏死引起,炎症通过根尖孔扩散至周围组织。包块多位于患牙根尖对应的牙龈处,叩诊疼痛明显,可能伴有牙齿松动。需拍摄牙片确认病变范围,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严重者需配合服用头孢克洛分散片、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期间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
3、智齿冠周炎智齿冠周炎发生在部分萌出或阻生的智齿周围,因食物嵌塞和细菌繁殖引发。包块位于磨牙后区,伴随牙龈瓣红肿化脓,可能出现面部肿胀和发热。急性期需用生理盐水冲洗盲袋,口服罗红霉素胶囊消炎,疼痛剧烈时可短期使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炎症消退后建议拔除位置不正的智齿。
4、黏液腺囊肿黏液腺囊肿因小唾液腺导管破裂或阻塞导致黏液外渗形成,好发于下唇和颊黏膜。包块呈半透明淡蓝色,直径多在1厘米内,质地柔软有波动感。较小囊肿可通过多次抽吸消退,较大者需手术切除腺体。日常需避免咬唇颊黏膜的不良习惯,术后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创面愈合。
5、牙龈瘤牙龈瘤属于反应性增生病变,与局部刺激或激素变化相关。包块呈粉红色分叶状,基底较宽,生长缓慢但可能覆盖牙面。妊娠期牙龈瘤分娩后可自行缩小,其他情况需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术后需用西吡氯铵含片预防感染,定期复查防止复发,同时消除牙结石等刺激因素。
出现牙龈包块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口腔清洁但不要过度刷洗患处。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清洁牙齿邻面,餐后用温盐水漱口。观察包块变化情况,若3天内未消退或出现发热、化脓等症状,须立即就诊口腔科。长期不愈的包块需通过X光、CT或活检排除颌骨囊肿、肿瘤等严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