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骨折后一般需要补钙,有助于促进骨骼愈合。补钙方式主要有饮食调整、钙剂补充、维生素D协同、适度运动、定期复查等。
1、饮食调整骨折后应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如牛奶、奶酪、豆腐等乳制品及豆制品。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帮助钙质吸收。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或咖啡因饮品,可能影响钙代谢。
2、钙剂补充在医生指导下可选用碳酸钙、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等钙剂。需注意钙剂不宜与含草酸高的食物同服,如菠菜、苋菜等。补钙期间建议分次小剂量服用,单次补钙量不超过500毫克。
3、维生素D协同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可通过晒太阳或服用维生素D3补充剂获取。冬季或日照不足地区,儿童每日可遵医嘱补充400-800国际单位。过量补充可能导致血钙升高,需定期监测。
4、适度运动骨折稳定后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水中活动、抗阻力训练等。机械应力刺激可促进成骨细胞活性,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二次损伤。运动时间建议控制在每天30分钟内。
5、定期复查补钙期间需每1-2个月复查血钙、尿钙及骨代谢指标。若出现便秘、食欲减退等钙过量症状,应及时调整补钙方案。骨折愈合后期可通过X线评估骨痂形成情况,决定是否调整补钙计划。
儿童骨折后的补钙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方案。除钙质补充外,还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以提供骨基质原料,如鱼肉、鸡蛋等。康复期每日晒太阳20-30分钟有助于体内维生素D合成。避免长期卧床导致钙流失,在医生允许下尽早开始康复训练。若患儿存在慢性肾病、甲状腺疾病等基础病,补钙前需进行专科评估。家长应记录患儿每日饮食及钙剂摄入量,复诊时供医生参考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