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由自身免疫损伤、碘摄入异常、药物影响、垂体病变、甲状腺手术等因素引起。甲减通常表现为畏寒、乏力、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可通过激素替代治疗等方式干预。
1、自身免疫损伤桥本甲状腺炎是导致甲减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组织受到淋巴细胞浸润,逐渐破坏甲状腺滤泡细胞,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肿大、颈部压迫感,随病情进展出现代谢减缓症状。治疗需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定期监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调整剂量。
2、碘摄入异常长期碘缺乏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常见于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而碘过量也可能抑制甲状腺功能,多见于过量食用海产品或含碘药物。这类甲减可能出现甲状腺代偿性肿大,通过尿碘检测可辅助诊断。需根据碘营养状态调整饮食,必要时补充甲状腺激素。
3、药物影响锂制剂、胺碘酮等药物可能干扰甲状腺激素合成,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片使用过量也会诱发药物性甲减。这类情况多伴有原发病用药史,停药或减量后甲状腺功能可能恢复。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必要时联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维持代谢平衡。
4、垂体病变垂体肿瘤、席汉综合征等中枢性疾病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发中枢性甲减。这类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垂体激素缺乏症状,如闭经、低血压等。诊断需结合垂体MRI和靶腺激素检测,治疗需先处理原发病,同时补充甲状腺激素。
5、甲状腺手术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后必然发生甲减,甲状腺癌放射性碘治疗也会损伤残余甲状腺组织。术后早期就可能出现低钙血症、声音嘶哑等并发症。这类患者须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术后1个月需复查调整剂量,维持促甲状腺激素在目标范围。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含碘食物但避免过量。注意保暖防寒,规律监测体重和心率变化。术后患者应建立用药提醒,避免漏服药物。出现嗜睡、水肿加重等表现时及时复诊,妊娠期甲减患者需每4周复查甲状腺功能。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