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通常需要完成新生儿常规检查、听力筛查、眼底筛查、心脏超声和脑部影像学检查等。早产儿由于器官发育不成熟,需通过系统评估排除潜在并发症,主要检查项目有新生儿Apgar评分、血常规、胆红素检测、感染指标筛查、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1、新生儿常规检查出生后需立即进行Apgar评分评估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肌张力等指标。随后完成足跟血采集用于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遗传代谢病筛查。每日监测经皮胆红素值预防高胆红素血症,定期检测血常规观察贫血及感染迹象。部分早产儿需通过血气分析评估酸碱平衡状态。
2、听力筛查采用耳声发射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在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需在42天内进行诊断性听力学评估,包括声导抗测试和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检查。极低出生体重儿需在矫正月龄6个月、12个月时复查,早期发现感音神经性耳聋可及时干预。
3、眼底筛查胎龄小于34周或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者,需在生后4-6周开始视网膜病变筛查。通过间接检眼镜检查视网膜血管化程度,每1-2周复查直至血管发育完全。发现阈值前病变需进行激光光凝或抗VEGF药物治疗,预防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4、心脏超声重点排查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对存在持续呼吸窘迫或心脏杂音者,需评估肺动脉压力及心功能状态。卵圆孔未闭直径超过5毫米或伴有左向右分流时,可能需药物或手术干预。
5、脑部影像学通过颅脑超声筛查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根据Papile分级决定随访频率。磁共振成像可评估脑白质损伤程度,预测神经发育结局。发现脑积水需监测头围增长曲线,严重者需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早产儿出院后需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指标,矫正月龄6个月内每月评估体重、身长、头围增长速度。建议家长记录喂养情况及大小便频率,注意观察呼吸暂停、喂养困难等异常症状。按计划完成疫苗接种,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矫正月龄12个月时需进行智力发育量表评估,发现运动或认知落后应及时开始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