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昏倒可能由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脑供血不足、癫痫发作等原因引起。昏倒是一种突发性意识丧失,通常伴随肌张力下降和无法维持站立姿势,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1、低血糖血糖水平快速下降会导致大脑能量供应不足,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用药过量或长时间未进食。可能伴随冷汗、手抖、心悸等前驱症状。轻度低血糖可通过进食含糖食物缓解,反复发作需调整降糖方案。相关药物包括葡萄糖注射液、胰高血糖素等。
2、体位性低血压由卧位或坐位突然站立时血压调节异常引起,多见于老年人或服用降压药物者。可能伴有头晕、视物模糊等先兆。建议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增加水和盐分摄入。严重病例需调整降压药物剂量或种类。
3、心律失常心脏节律紊乱如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会导致脑灌注不足。可能突发心悸、胸痛后意识丧失。需通过心电图明确诊断,常用抗心律失常药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等,必要时需植入心脏起搏器。
4、脑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血管痉挛可引起一过性意识丧失,多见于动脉硬化患者。常伴随言语障碍、肢体无力等神经症状。需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可降低复发风险。
5、癫痫发作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意识丧失,通常伴有肢体抽搐、口吐白沫等表现。需通过脑电图确诊,常用抗癫痫药包括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发作时应保护患者避免外伤,记录发作持续时间。
突发昏倒后应保持平卧位并松开衣领,观察呼吸和脉搏情况。清醒后需缓慢坐起,避免立即站立。建议记录昏倒前活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完善血糖、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日常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遵医嘱规范用药。反复昏厥或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