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属于脑梗的一种类型,主要指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性损伤,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引起。
1、动脉粥样硬化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可能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眩晕、复视等症状。需控制危险因素并使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
2、心源性栓塞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导致血栓脱落堵塞后循环动脉,可能与瓣膜病、心力衰竭有关,常突发意识障碍或偏瘫。需抗凝治疗如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
3、小动脉闭塞穿支小动脉玻璃样变或脂质透明变性引发腔隙性梗死,与长期糖尿病、吸烟相关,多表现为单纯运动或感觉障碍。需控制血糖并使用尼莫地平、丁苯酞、胞磷胆碱。
4、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低血压或血容量不足导致分水岭区梗死,常见于脱水、大量失血等情况,症状与体位相关。需补液扩容并监测血压变化。
建议低盐低脂饮食,规律监测血压血糖,避免突然体位变化,出现持续眩晕或行走不稳应及时神经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