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可接种的防癌疫苗主要有HPV疫苗、乙肝疫苗、戊肝疫苗三种。HPV疫苗可预防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癌症,乙肝疫苗可降低肝癌风险,戊肝疫苗有助于预防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损伤。
1、HPV疫苗HPV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宫颈癌、外阴癌、阴道癌、肛门癌及口咽癌等。国内现有二价、四价、九价三种类型,覆盖不同病毒亚型。二价疫苗针对16/18型,四价增加6/11型,九价可预防7种高危型和2种低危型HPV。接种对象通常为9-45岁女性,部分类型也适用于男性。疫苗需在未感染HPV前接种效果最佳,但已感染者仍可接种其他未感染亚型的疫苗。
2、乙肝疫苗乙肝疫苗通过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间接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风险。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新生儿计划免疫,采用0-1-6月三针程序。未接种的成年人尤其是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等也建议补种。疫苗接种后需检测抗体水平,若未产生足够保护性抗体需加强免疫。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可持续较长时间,但部分人群可能需要定期复查抗体滴度。
3、戊肝疫苗戊肝疫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戊型肝炎疫苗,通过预防戊肝病毒感染减少急性肝炎及暴发性肝衰竭风险,长期可降低相关肝损伤导致的肝癌概率。推荐16岁以上高风险人群接种,包括慢性肝病患者、育龄期妇女、老年人等。疫苗采用0-1-6月接种程序,保护率较高且安全性良好。对于经常接触猪只或生肉加工者、旅行疫区人员等暴露风险较高群体尤为适用。
除疫苗接种外,癌症预防需结合定期筛查和健康生活方式。建议适龄人群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接种上述疫苗,同时保持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习惯。存在特殊健康状况者接种前应咨询接种后仍需重视常规体检和癌症早期筛查。疫苗虽能显著降低特定癌症风险,但无法完全杜绝癌症发生,综合防控措施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