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有血块通常是指结膜下出血,可通过冷敷、热敷、避免揉眼、使用人工泪液、药物治疗等方式消除。结膜下出血可能与外伤、高血压、结膜炎、干眼症、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1、冷敷冷敷适用于出血初期,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出血。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敷于闭合的眼睑,每次5-10分钟。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冷敷后需观察出血范围是否扩大,若持续加重应就医。
2、热敷热敷适用于出血48小时后,促进淤血吸收。使用40℃左右温水浸湿毛巾,拧干后敷于眼睑,每日3-4次。热敷时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眼周皮肤。合并眼部感染者禁用热敷。
3、避免揉眼揉眼可能加重血管损伤导致出血扩大。日常应保持手部清洁,佩戴框架眼镜者需注意镜片清洁。睡眠时可使用眼罩保护,避免无意识揉眼。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需同时控制过敏原接触。
4、人工泪液干眼症引发的结膜充血可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等人工泪液。每日滴用3-4次可缓解眼部干涩,减少因摩擦导致的二次出血。使用前需清洁双手,滴药时避免瓶口接触眼球。
5、药物治疗严重出血或伴随炎症时,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抗感染,或氨甲环酸片改善凝血功能。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物。糖尿病患者出现反复出血应排查视网膜病变。
结膜下出血期间应保持充足睡眠,每日饮水超过15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两周内出血未吸收或伴有视力下降、眼痛等症状,需及时至眼科进行裂隙灯检查和眼压测量。长期反复出血者建议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系统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