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术后再妊娠需重点关注子宫破裂风险、胎盘异常及产程管理,主要注意事项包括孕前评估、孕期监测、分娩方式选择、并发症预防及产后护理。
1、孕前评估:
计划妊娠前需进行子宫瘢痕愈合情况评估,通过超声或磁共振检查测量瘢痕处肌层厚度。若厚度不足3毫米或存在瘢痕憩室,建议暂缓受孕。既往剖宫产次数超过2次者需由产科医生综合评估妊娠风险。
2、孕期监测:
妊娠早期需排除瘢痕妊娠,孕中晚期每4周进行超声监测瘢痕处肌层变化。出现异常腹痛或阴道流血需立即就诊。建议从孕32周起增加胎心监护频次,及时发现子宫收缩异常。
3、分娩决策:
阴道试产需严格满足单胎头位、无产科并发症等条件,且医院需具备紧急剖宫产能力。多数情况下建议孕39周择期剖宫产,可降低子宫破裂风险。既往古典式剖宫产者禁止阴道分娩。
4、并发症预防:
重点防范胎盘植入性疾病,孕中期需通过超声排查胎盘位置异常。贫血患者需及时补充铁剂,控制血压血糖可降低子宫破裂概率。出现宫缩频繁需住院观察。
5、产后护理:
术后需加强宫缩剂使用预防出血,延迟拔除尿管观察膀胱功能。哺乳时避免压迫伤口,建议使用腹带减少瘢痕张力。下次妊娠间隔需超过18个月。
日常需保持均衡营养,重点补充蛋白质、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每日钙摄入不低于1000毫克。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睡眠时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保持会阴清洁,产后42天复查需评估子宫复旧情况。出现发热、恶露异常或伤口渗液需及时就医。心理上需缓解生育焦虑,家人应给予充分支持。
瘢痕子宫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子宫破裂、胎盘异常、产后出血、感染风险增加、麻醉相关风险。
1、子宫破裂: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或手术时,原切口处子宫肌层薄弱可能发生破裂。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伴胎心异常,需紧急剖宫产终止妊娠。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掌握阴道试产指征,妊娠晚期加强超声监测瘢痕厚度。
2、胎盘异常:
瘢痕处子宫内膜受损易导致胎盘附着异常,包括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前者表现为无痛性阴道流血,后者可能引起难以控制的术中大出血。磁共振成像有助于术前评估植入深度,必要时需行子宫动脉栓塞或子宫切除术。
3、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及胎盘剥离面出血是主要原因。术中可采用宫缩药物联合子宫按摩,严重者需行宫腔填塞或子宫压迫缝合术。术前备足血制品,纠正贫血状态可降低风险。
4、感染风险增加:
手术时间长、组织损伤重及异物存留等因素易引发盆腔炎或切口感染。表现为发热、脓性分泌物及白细胞升高。围术期规范使用抗生素,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是关键预防手段。
5、麻醉相关风险:
多次手术史可能增加硬膜外麻醉难度,肥胖患者更易发生呼吸抑制。麻醉前需评估脊柱情况,备好困难气道处理方案。术中密切监测血压血氧,术后注意观察下肢感觉恢复情况。
瘢痕子宫患者术后应加强营养支持,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鸡蛋、新鲜果蔬,促进组织修复。适度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血液循环,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三个月。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子宫复旧情况,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腹痛需及时就诊。哺乳期注意避孕方式选择,避免短期内再次妊娠。